4月23日,遼寧無新增確診病例;哈爾濱“一傳多”暴露哪些問題?北京朝陽區(qū)為什么是高風險地區(qū)?專家回應
信息來源:盤錦發(fā)布 日期:2020-04-25
4月23日0時至24時,遼寧省無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,無新增治愈出院病例。
全省累計報告境外輸入確診病例21例,全部治愈出院。
全省累計報告本土確診病例125例,治愈出院122例,死亡2例,在院治療1例。
全省累計報告無癥狀感染者67例,解除隔離出院43例,轉為確診病例24例(全部治愈出院)。
截至4月23日24時,全省累計報告確診病例146例,治愈出院143例,死亡2例,在院治療1例。目前共追蹤到確診病例密切接觸者3596人(含境外輸入病例密切接觸者),已解除醫(yī)學觀察3589人,尚有7人正在接受醫(yī)學觀察。
目前,疫情防控已進入關鍵時期。對于散發(fā)出現的本土病例、局部出現的聚集性疫情,應該怎么防?怎么控?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接受《新聞1+1》采訪,解讀目前疫情最新情況、現階段邊復工邊防控的重點、常態(tài)化防控等問題。
為何近期不斷出現本土散發(fā)病例?可控嗎?
吳尊友表示,對于最近零星發(fā)生的散在病例,絕大多數和境外輸入有關,也有個別病例因聚集產生。我們每天關注零星病例發(fā)生的場所和原因,及時發(fā)現,沒有出現更大范圍的擴散。
現在的防控策略基本能夠控制住這個疫情:
減少了境外來華航班,使得中國境內的旅客明顯減少;
加強空港和落地關口的檢測和防控力度。
哈爾濱出現“一傳多”暴露出了什么漏洞?
吳尊友表示,這個案例提示,一方面,新冠病毒很詭異,防控難度大;另一方面反映出哈爾濱在防控方面存在薄弱環(huán)節(jié):醫(yī)護人員的防護意識不夠強、醫(yī)院對病人及陪護人員的管理不到位等,使得有可能感染的人在院區(qū)還是造成了人際的接觸和傳播。
北京朝陽區(qū)為什么會是高風險地區(qū)?
劃分標準是什么?
吳尊友表示,為了加強精準防治,對疫區(qū)進行不同級別的劃分,有低風險區(qū)、中風險區(qū)、高風險區(qū)。對于以區(qū)縣為單位,既往病例累計達到50例,同時近14天出現聚集性病例,屬高風險區(qū)。
這個標準更多的是針對管理者。對普通老百姓來說,雖然在高風險區(qū),但是接觸病人、感染病毒的風險還是比較低的。
復工復產的背景下,核酸檢測是否要覆蓋到每一個人?
吳尊友表示,采用核酸檢測主要是為了發(fā)現早期的感染者,沒有必要每個人都做。要做風險評估,來自高風險區(qū)的地方,特別是有來自境外的、與感染者有密切接觸史的,可以做核酸檢測。另外,感染的新冠病毒主要在下呼吸道,核酸檢測并不是十分準確的。一個人真正感染了新冠病毒,能夠被檢測出來的機會在50%到70%之間。
留學生回國乘坐航班,必須戴護目鏡嗎?
吳尊友建議,如果能夠留在國外,待在家里,比旅行更安全。如果要回來,路上注意保護,尤其戴口罩非常重要。
護目鏡倒沒有特別需要。在飛機上,已經增加了新風通風的機會。其次大家都采取了防護措施,因此在航空器上被感染的幾率還是比較小的。
五一能出門嗎?需要注意什么?
吳尊友表示,可以出去走一走,但是不要聚餐,不要聚會,參加婚宴等目前也不適合。
另外,各個省跨區(qū)域流動是可以的,但一定要做好人流量的控制。